10/29
早上去了馬祖文物館的考古研討會,大部份是論文交流,都是人類學跟
考古學的研討,而焦點在於馬祖東莒那裡有新發現一個史前遺址,然後
發表考古的一些物品,有陶器跟石器貝類等等的。
而這些物品都放在之前還在備展不能上去的四樓,可以說,以後文物館
的展出會越來越精彩了,常設的東西也變多了,三樓還有劉爸爸的鼓板
隊等身大的照片,十分好玩。
今天天氣一早就變得很冷,晚上只有二十一度,發現劉嫂家真的是媽媽
資訊交換中心,幾乎街上的媽媽都會跑來吃東西聊天,今天就有一位常
來的媽媽問我來這裡寫什麼題材的論文,我就說我要先復原出五十年前
上街的模樣,他首先就說,鐵板都是一樣「平淡」,生活很苦,都是苦
過來的,就是從海邊沙灘發展過來的,阿兵哥來的時候,才從街上發展
出商業街,以前可以出海捕漁就算有錢了,在不深的海裡打一椿,旁邊
再打四個椿,把漁網張開,再捕了蝦皮(小蝦米),有時一天漲潮三次,
便收成好幾個大籮筐,現在這種籮筐也都看不到了。因為那個媽媽是北
竿人,六十幾年才過來的,所以只描述一個那時大概的生活狀況給我聽
,給我一個概念而已。而那些大戶也夠養活一些小戶人家的生活,像是
捕漁捕多了,因為沒有冰箱,都會送人等等。
食物的話,以前大部份是抓魚還有種菜為生,馬祖人只有吃魚這件事很
幸福,因為剛好這裡對著福建閩江口,所以位於淡水跟海水交界處,魚
肉吃起來特別甜,沒台灣魚的硬。不過大部份都是能吃的食物就可以,
等到了國軍來,才有比較多的物資。
衣服的話比較苦的是有故事說夫妻同穿一條褲,誰要出去,就穿那條褲
子出去,剩下那個就窩在家裡。冬天的褲子一樣是麻紗,國軍來了就有
麻布袋,才能用麻布袋做補丁。
住的方面大多是一家人窩在一個房間,窮人家都租人家的房子住,商店
一樓分租做生意,有時候街上也有小攤位擺出來賣。睡覺的被子有時候
都是山上把草割下來,舖在床上而已,生活十分困苦。
行的方面,大多走路為多,有時候別的村子有朋友來,都用走路的。以
前人也多坐不起船。
- Oct 30 Sun 2005 21:38
一個人又在馬祖的第三天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