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今天去找地政事務所朱金寶主任,在那裡稍微了解一下狀況,他那
裡是有衛星空照圖,是跟農林測量局透過人買到的,算是十分珍貴
不過比例是十萬分之一,地形圖則有公有地、商業分區,此外他還
寄給我地形圖上套繪地籍圖的圖檔,不過看起來滿複雜的,需要一
段時間做整理。另外朱主任還給我一個資訊,那就是要找建管設計
圖的話要去建設局請,而且資料是照年份排列,所以要先去問屋主
屋齡,才能知道要怎麼找,不過鐵板大部份的建物都是沒有建照的
,所以還是得靠訪談去做。
另外問張祥壽主任,他是提到他那裡的屋子在民國六十年前他不清
楚,因為他是六十年才來的,要去問村長。文華書局劉伯伯是說上
街以前是七戶先蓋的,不然就是一鄉一新房那棟最早蓋的,這在我
腦海裡就形成一有趣的先後順序的動畫,原來這個線索是得一個一
個拼湊起來的,因為單個人的記憶是片段,但很多人的記憶併起來
,就形成了相對的客觀了,這是目前所想到的部份而已。
在小學上了美術課,教五六年級畫自己的家,每個小朋友照自己的
風格發揮,我規定他們要寫自己家的住址、名字、還有幾位成員,
他們上台報告時,發現有些小朋友家裡都有七位成員,算是大家庭
了,有位小朋友很愛畫畫,畫的很詳細,都快比我這建築系的厲害
許多了。這次機會倒是給了我一個角度反思社區的事情,那就是學
校的事就是社區的事,社區中的一些事,也是學校的事。這些小朋
友都是社區中的成員,以後也是未來社區的中堅份子,像我看以前
學校十二屆畢業生中,有一個就是劉老師,搞不好這群小朋友當中
會出一個什麼縣長也說不定。
下午跑去清水馬祖民俗文物館拍以前仁愛的古砲,看了一些以前的
文物,不過對於鐵板提到的只是國軍部隊在巷弄裡矗立的一座「泉
源爺」的碑,倒是一個有趣的地方。
清水的濕地旁還是在做工程,不過從水庫看下去景緻真的很美。
回來對馮昭安伯伯做了訪談,他是民國26年9/7生的,在這裡好幾代
了,他是說他的房子算是滿早蓋的,超過百年了,應該是「鐵板第
一家」,不過這跟劉老師講的第一家好像有點衝突就是了。不過馮伯
伯是說我做的三d滿像的,我是還問他了許多細節,他帶我走了趟沙
灘,說以前路很小,沿著房屋走,以前靠海,水井那戶,主人是叫「
馬六哥」,是商店,賣漁民井水,也什麼都賣,伊堤咖啡下面也有一
家,沙灘二邊都是內凹,只有中間突出來。二棲連那裡也都是從道路
一個坡度下來,以前的沙比現在厚一至二公尺,現在的堤岸也都是石
頭。以前出海很麻煩,馮伯伯國軍來的時候是十二歲,以前都是在沙
灘玩的,不過也只有大人會出海捕漁,更早的是漳州人來侵略的時候
。國軍來之後,沙灘便管制了,圍了二層鐵絲網,要捕漁還要登記身
分證。
傍晚劉嫂說劉爸爸在抓蝦,我便跑去鐵板沙灘去看他攦網,這對都市
人的我來說真是稀奇,剛去就看到四隻魚在沙灘上,一直跳跳跳的,
劉爸爸穿著半身雨衣鞋,走下海裡攦網,看他一次次攦網,一次回來
雖不大多收獲,但累積下來,也是不少魚蝦,抓來的蝦鬚很長,一位
大哥後來說可能是蝦視力不好,所以才要靠鬚來碰東西,這就跟貓很
像了。聽劉爸說夏天很多人在沙灘攦網,他都要撿人家攦不完的,就
很多收獲了,我在想大海真是給我們很多的恩賜,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海與沙灘真可謂是鐵板的一個寶。
抓來的白蝦(劉爸說是黃蝦),我聽他們話拿來生吃了,果然很甜,滿
像生魚片的,煮來是白色的,不像台灣的蝦子。
晚上終於見到荒野協會的陳清枝大哥,他帶了十三個人過來,一個一
個都有自己的專長,聊了不少鐵板跟清水的事,清水濕地1.5公頃便
有十二種招潮蟹,就是那種一邊螯大一邊小的那種,還都不怕人,台
灣一公頃只有一種,福建過來就只有清水跟台灣有招潮蟹,他們還做
了淡菜的燭台,是二個貝用ab膠背對著黏起來,再加上紫色的蠟燭凍
再做金絲編織邊,做成一神燈的形狀,手工可謂十分精美,果然劉嫂
看了覺得十分喜歡,便拿出自己搜集的貝殼來要那位手工好的賴大哥
拿回去做手工,要他下次來再拿來。另外一個則是貝類包一個謂之機
密的紙類,他是叫我猜,我也不知道是什麼紙,只好下次再問他了。
賴大哥是提供一些貝類製作的創意,像是邊用皮革包起來,再在白色
的地方提動人的詩,蓋章,做個項鍊送情人等。
陳大哥說這裡的沙是寶,可以裝成小包小包送人或賣觀光客,當然,
沙對鐵板人的意義可能不一樣,因為沙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
,蓋房子也會用到沙,糊水泥要用一定比例來混合。
鐵板的過瀘池他們是建議用布袋蓮及大肚魚來過瀘髒水,比較不會因
直接排出外海而污染,南竿的鐵板沙灘倒真是得天獨厚,津沙被牆檔
起,鐵板沙灘可以直接望見。而生態池從之前中原團隊規劃的一大塊
到現今可能是一階階平台往下,似乎這個模糊的面?越來越清楚了。
有趣的是,我跟劉嫂說我跟陳清枝大哥說我跟他是網友,從來沒見過面
,這個說法當然是好玩的講法,劉嫂也很吃驚就是了,就忙說,真是難
得的機會。陳大哥六十幾年在梅石當兵,大概也跟劉爸差不多歲數,不
過保養的好,看不出來是快有孫子的人啊。
不過似乎未來可以藉助跟協會手工藝技術的連結,讓媽媽們了解網路上
的東西,也就是藉媽媽們有興趣的東西,去推動一些議題,也是一個不
錯的方法。
另外目前送餐的媽媽是在文華書局對面的凹進去的住家,也要等這星期
考古研討會結束了再去了。
- Oct 29 Sat 2005 19:53
一個人又在馬祖的第二天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